(记者:侯捷)走过岁月,扎根西电。已任教39年的他见证了西电的兴荣发展,见证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的起步与成长,更是在西电的见证下育己培人。他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教之以术、树之以德,以一片赤诚关爱学生,以满腔热情投身教学科研。他就是伟德国际1946赵捧未教授。
“感谢学校各级领导的指导、支持和鼓励,以及伟德国际1946领导、师生的信任。”谈及自己被学校评为师德标兵时,赵捧未谦虚地表示,自己离一名“好老师”仍有很大差距,在立德树人、教师团队培育方面仍需深耕和努力,争做一名“四有”好老师,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做出新的贡献。
经世致用 投身实学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作为一个交叉型学科,依托学校电子信息领域的显著优势,着力培养从事各类信息资源组织与管理、情报综合分析与挖掘,特别是“耳目、尖兵、参谋”式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赵捧未见证了这个学科在西电的起步与发展进程。“我是在本科毕业留校工作3年多之后,脱产攻读我校‘计算机组织与系统结构’硕士学位。硕士期间的研究经历使我逐步意识到计算机应用于情报、管理及其学科间交叉融合的重要性,恰逢当时我校已设置七系(管理工程与情报工作系)数年,拥有情报工程、管理工程两个本科专业,于是硕士一毕业就到了七系工作,从事情报工程领域的研究与教学,期待能够在此领域做出西电特色”。谈及为什么要选择这个专业时,赵捧未这样说道。
对于在西电这样的工科院校从事经管类专业的研究与教学,赵捧未认为,依托学校电子信息学科领域的背景,经管类研究必然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按照教育部‘新文科’建设的思路,电子信息类学科可为经管研究注入数字化、定量化的研究工具和方法,同时电子信息领域可作为经管研究的重要阵地。因此,相信我校经管领域研究及学科建设必将大有可为,完全有能力取得具有西电特色的标志性成果。”正是凭借西电及经管学院老一辈教师的学术洞察力,以及一代代老师对艰苦奋斗精神的传承,不懈的坚持与坚韧的毅力,赵捧未引领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砥砺奋进,持续发展,形成独具一格的西电特色,取得了国内同行业及西北地区高校中的领先地位。
教研相长 学思并进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道“教学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和鼓舞”。在教学方面,赵捧未始终倡导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促进学生“自能”成长,因此他总喜欢引导学生深度参与课堂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开展专题讨论,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剖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能够提高学生的管理沟通和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在赵捧未看来,教学最核心的关键在于根据现实需要不断更新内容与方法,因此他总是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将本专业领域相关科研动态融入教学内容中,培养学生科研探索意识。多年的教学工作让赵捧未收获了不少荣誉,但他依旧愿意坚守在教学一线,并乐此不疲。
在谈及教学和科研的关系时,赵捧未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教学和科研是教研相长、相互促进的辩证关系,教师应坚持教学、科研‘两条腿走路’,缺一不可。”在他看来,教学和科研并不是相互割裂毫不相关,而是一个协同共进的过程。一方面科学研究可以为课堂教学提供科技前沿的学习认识、科研心得和成果案例,充实和更新教学内容;另一方面教学过程为科学研究提供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同时能促进自身科研的广度和深度,提升科研境界。正是对科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提升性和拓展性作用的不断思考,激励着他始终在教学和学术领域不懈耕耘、开拓进取。
赵捧未主持建设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本科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专业,成为我校首批、也是人文社科领域第一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主持申报2016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成为西电人文社科领域第一个国家级重点科研基金项目;与陕西省科技情报研究院合作,获批陕西省重点科技创新团队项目——“信息资源管理与科技情报研究创新团队”,项目成果获得验收专家组高度评价;组织申报陕西高校新型智库——科学数据管理与区域政策研究中心,获陕西省教育厅首批认定……这些成绩的背后,离不开赵捧未及团队成员系统缜密的谋划、勤勉务实的作风、协同奋斗的精神以及对学术孜孜不倦的追求。
弦歌不辍 木铎之心
作为学校77级本科生,赵捧未毕业时服从组织安排留校到计算机系从事教师岗位工作,从那时起,个人角色由学生变成教师。他边工作边学习,持续努力,不断思考教师职业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他越来越珍视教师岗位,努力做到“干一行、专一行、爱一行”。他履职尽责、初心未改,爱生如子、宽严相济。回首这么多年的教书育人经历,看到昔日的窦永香、秦春秀、张毅等多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赵捧未也更加坚定了当好一名教师的信念。
对于来西电求学读书的学生,赵捧未如严师亦如慈父,不善表露却又关怀备至。现在已经成长为一名西电教师的秦春秀回忆道,“我读硕士阶段,曾一度学习不够努力。有一次,赵老师给我打了半个多小时电话,给我划定学习及论文研究的时间节点,规劝我要珍惜时光、好好学习。”莘莘学子,百炼成钢,正是这种对待学生认真负责、严慈结合的态度,使得一批批学子如今已成为所在单位及行业的中坚骨干。
“我前段时间身体不好,老师非常关心我的病情,现在我身体康复回到学校,老师依旧没有给我太大压力,一直在叮嘱我身体要紧、劳逸结合。”在读硕士研究生陈司媛提到老师赵捧未时说,“在生活上,老师非常关心我们,虽然老师有时可能不便直言,但是心里一直惦记着我们。每当有同学生病时,他总是不光自己问候,还私下嘱托我们其他同学,让我们在生活上多多关心和帮助生病的同学。”
一个好的团队,对学生、对老师就好像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赵捧未在这个团队中总是扮演着一个长者的形象,时刻注重以高尚的言行引导学生成长。由其领衔的“筑梦未来”研究生导学团队于2020年11月获得伟德国际1946源自英国“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荣誉称号,充分体现出经管师生激情奋斗的精神风貌。这背后离不开赵捧未和团队师生的倾力协作。“为了准备我们‘筑梦未来’团队的现场节目排练,赵老师带领团队系统思考、精心策划各个环节,还从校外邀请专业人士来给我们指导舞台效果,最后能够获评‘三好三有’导学团队称号,赵老师付出了太多”,陈司媛说起老师带领大家为参评“三好三有”研究生导学团队而努力准备的过程,依旧记忆犹新。
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育兴则国家兴,教育强则国家强。对于当代大学生,赵捧未借用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的“青春是用来奋斗的”,但又“忌讳心浮气躁,朝三暮四”来寄语广大学子,希望青年学子志存高远,明确目标,以学为主,脚踏实地。要珍惜大好的青春时光,只争朝夕,拼搏进取,为将来服务祖国和人民奠定扎实的学识基础。
赵捧未躬耕教学一线39载,实干苦干,甘为人梯,将西电“厚德、求真、砺学、笃行”优良传统传承给自己的学生,彰显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担当,践行了师者的初心和使命,用自己卓越学识和才能,为学生成长成才做出了突出贡献,生动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真正内涵。